玄武门之变:九位功臣的荣辱人生 在中国历史上,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一直为后世称颂。然而这位明君的登基之路却充满血腥——公元626年7月2日,在长安城玄武门外,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发动政变,亲手射杀了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。这场改变唐朝命运的政变中,有九位关键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,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。 一、核心谋士:长孙无忌 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哥,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关系最为亲密。政变后,他凭借从龙之功官至宰相,封齐国公,成为贞观朝的核心重臣。然而这位三朝元老最终却因反对武则天掌权,在高宗年间被诬陷谋反,落得流放自尽的下场。 二、第一猛将:尉迟恭 这位黑脸将军是政变的主要执行者,亲手斩杀了李元吉。功成名就后,尉迟恭展现出难得的政治智慧,主动退出权力中心,晚年潜心修道,得以善终。 三、野心膨胀的侯君集 虽然立下大功,但侯君集最终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处死。李世民念其旧功,只处死了他一人,赦免了他的家人。 四、智勇双全的张公瑾 这位劝阻李世民占卜的谋士,后来随李靖平定东突厥,可惜英年早逝,未能大展宏图。 五、命运转折的刘师立 原本普通的侍卫因手刃李建成而飞黄腾达,虽遭谋反指控但最终洗清嫌疑,安稳度过余生。 六、草莽出身的公孙武达 从底层打拼出来的将领典丰投资,在政变中控制京城要地,后任苏州刺史,继续为大唐开疆拓土。
展开剩余43%史书对其记载甚少,仅知其因军功获封县公。 这些功臣的结局显示,李世民确实做到了用人不疑。除了谋反者,多数功臣都得到了善终。这种对待功臣的态度典丰投资,也为贞观之治奠定了人才基础。不过从长孙无忌的结局也可以看出,在权力面前,再大的功劳也难以保全自身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